李皓
一、基本情况
李皓,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系党支部书记,入选湖南省芙蓉计划(湖湘青年英才)。博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期间获国家公派留学机会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联合培养。
科学研究:从事电子陶瓷元器件及其在微波通讯、脉冲储能、无源集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预研领域基金、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国防基础科研计划等项目10余项,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引领计划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 篇)、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ta Materialia等行业高影响力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技术专委会学术新秀奖。
学术兼职: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技术专委会委员,湖南省硅酸盐学会理事。Materials期刊客座编辑,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Rare Metal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dielectrics、Microstructures、无机材料学报等期刊的青年编委,多个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邮箱:hli@hnu.edu.cn 微信:dianzilihao
二、研究方向:
1、微波介质陶瓷与微波器件
开发面向5G/6G及军用通信的高性能微波陶瓷元器件(如天线、滤波器)。通过优化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制备工艺,提升其介电性能、温度稳定性及品质因数等关键特性,以满足毫米波通信系统对高频、高可靠性器件的需求。研究涵盖微波器件的设计与集成,重点突破多频段协同优化、小型化及高频稳定性等技术难题,为下一代通信系统提供核心器件支撑。
2、脉冲功率储能陶瓷电容器
开发面向先进电气系统及脉冲功率武器(如电磁发射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的高储能密度陶瓷电容器。通过新型电介质材料的成分设计、微观结构调控及制备工艺创新,提升陶瓷电容器的储能密度、充放电速率及功率密度。同时,研究电容器在高电压、高频等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与长期稳定性,为高性能脉冲功率系统提供关键储能解决方案。
3、无源集成技术
聚焦毫米波频段无源集成器件的关键技术,涵盖电阻、电容、电感、滤波器、天线等多种无源器件的系统集成,旨在为5G/6G通信及军用通信等领域提供高性能、小型化的无源器件解决方案。
三、招生情况与人才培养
1、招生规模:
常年招收来自电子、材料、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每年博士招生名额1-2个,硕士招生名额2-3个)。
2、培养方式:
实验室氛围积极融洽,在保障学生顺利毕业的基础上,全力支持学生发展。针对学生的个人特质、研究兴趣与职业规划,提供个性化发展路径:
(1)学术深造型:深入探索前沿技术,致力于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为赴国内外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深造或任职奠定坚实基础。
(2)工程实践型:参与企业/研究所开发项目,研二/研三阶段进入合作单位实习,在实战中锤炼工程能力。
实验室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工程物理院、中国电科、航天科工、天隼实验室等单位的相关团队保持密切合作。鼓励和推荐优秀硕士、博士到相关单位联合培养或深造。
3、人才培养:
(1)培养研究生20余名(含博士9名),目前在读博士生6名、硕士生8名。
(2)指导硕/博研究生荣获国家奖学金9人次(张鹏程、陈晓庆2次、向锐、刘叔承、麻林召、杜乾彪、蒋龙翔、田果),湖南省优秀毕业生4人次(张鹏程、麻林召、刘叔承、蒋龙翔)。
(3)指导毕业学生名录:
①毕业博士(3位):张鹏程、麻林召、魏堃。
②毕业硕士(12位):陈晓庆、蔡朝阳、向锐、胡后林、李昭南、刘叔承、文泉璋、贺佳港、蒋龙翔、田果、肖宏智、刘润东。
(4)毕业主要去向包括:
①高校任职/继续深造:博士入职南华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桂林电子科大任教;硕士赴西安交大、湖南大学、电子科大等攻读博士。
②科技领军企业就职(海康威视、星思半导体等)
③政府机关/重要国企(入选广西选调生,入职国家电网、中国联通、中车集团等央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