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细节决定成败 态度决定一切

图片新闻

【我的电气故事】电气人

【 字体:
2016-09-16 18:24  阅读次数:

记得当年报志愿时,对走电气这条路并没有太多的犹豫与纠结,就单纯而又倔强地选择了它。虽然说本科四年并没有留下太多精彩的回忆,更多的是以平淡为主,不过关于上大学这件事倒颇有些可圈可点之处。那时在我的家乡高中学历已经算得上是稀有资源,更加难以想象一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我是有多么高的地位。于是乎,高考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的我就借此东风自主开办了暑期辅导班,虽然只有我一个人忙上忙下,但辅导仍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我的学生也逐渐增多。尽管最后在第三年停办,但至今回想起还是有一种教书育人的自豪感,甚至在家走在路上被叫老师都会不自觉地昂首挺胸。这段小插曲我并不常与人分享,但作为我大学创业的一次尝试,我还是会一直把它放在心里。

而研究生两年,感觉不漫长,仿佛昨天才进入湖大,才来到电气院,而今年九月转眼就要“离开”。虽然博士还是在这里,但一切都将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一件事物都将被赋予新的意义,包括我自己。所以现在,趁一切还来得及,回望这两年,回味那些曾经接触过的电气人。

电气人,首先要说的是自己。作为一名电气人,我自然少不了动手钻研的劲头,我坚信如果一件事情只有百分之十的几率实现,那么我只要去做,成功的几率必然成倍增加。科研也是如此,遇事不可以思考之后就轻易选择放弃,不进行尝试怎么会有结果呢?曾经在湖大电气院有这么个不成文的惯例:研究生国奖基本与研一新生无缘。一是因为本身资历能力不够,二是因为硬性指标论文数很难达到要求。可是并没有任何规定不允许研一参评国奖,而当年研一的我恰恰具备论文数量达标的优势,因此我坚定信念,与研三的学长学姐竞争,最终笑到了最后,成为当年为数不多的国奖新生。同样因为敢打敢拼,我较早地完成硕士论文并被评为校级优秀研究生。不过这些荣誉都属于辉煌的过去,未来的我会继续努力。

而导师是我接触最早也是最多的电气人之一。这两年导师对我的影响不是随便一个词就可以概括的,也不是一两个小故事就足以涵盖所有方面的。古语有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研究生之前也许对此感触不深,毕竟集体授课不会有太沉重的感情。然而研究生则不同,每天跟着导师做项目,搞研究,导师指导你修改论文,帮助你发文刊物。而我的导师黄崇教授更是对我们团队的学生们关照有加。就拿前不久提交的那篇论文来说,在这个特殊时期提交论文比较容易在署名上失误:因为提交时尚在研究生阶段而等到论文周期结束发表后就到九月之后博士阶段了。当时的我想都没想就将署名写成了硕士生,然而有心的导师帮我查误时在斟酌再三后帮我把署名修改成了博士。也许在别人看来这不过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寻常事,可是要清楚,署名修改前后硕士博士不同阶段的论文数就是一减一增的天壤之别,博士论文数晚一天达标,毕业时间就晚一天,也就意味着多帮导师做一天项目。然而我的导师并没有为了留我帮他做事而选择无视以拖长毕业时间,反倒是为了我的前途着想特意帮我把论文进行了修改,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也足以体现导师对我的关心与爱护。除此之外,我的导师不仅是小事令我心怀感激,而且他对我们团队也倍加关怀,每学期的农家乐是我们导师的惯例,由导师出钱请客,团队成员定地点。这件事情每每提起都能引起别的团队好友们的羡慕与惊叹,颇有种引以为傲的成就感。对于导师的恩惠,身为学生的我无以为报,唯有发挥螺丝钉精神、专注眼前事,方可谢师恩。

电气的同仁们,愿我们都能刻苦钻研,严谨治学,将电气精神传承并发扬下去。

李凯旋 杜杲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