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窗

Alumni Window

曾为湖大人 一世校友情 共聚湖南

校友风采

吕振羽:家国梦 赤子心

【 字体:
2021-04-23 11:52  阅读次数:

undefined

吕振羽与夫人江明

吕振羽(1900-1980),湖南邵阳人,湖南大学电机系1926年第一届毕业生。他出生于农民家庭,怀着工业救国之志,1922年考入湖南大学,攻电机工程专业,1926年夏毕业。后东渡日本,在明治大学攻习政治经济学课程。回到北平后,在大学任教并担任月刊社、杂志社编辑,逐步树立起马克思主义观点,有“红色教授”之誉。曾受党委派,参与国共“南京谈判”;在邵阳创办“南方抗大”——塘田战时讲学院等。1942年到延安,任刘少奇政治秘书。解放后曾任大连大学和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校长、党委书记,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教授等。著有《中国政治思想史》、《简明中国通史》等重要著作,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及的湖湘先哲之一。

 

主要贡献

1937年,吕振羽推出《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作出系统考察,成为科学的中国思想通史的先声。

       40年代末,吕振羽以其《简明中国通史》、《中国社会史诸问题》和《中国民族简史》,与郭沫若、范文澜、侯外庐、翦伯赞等的论著一起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五大家的基本格局。当时,吕振羽感觉到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中国的民族问题从来没有系统地研究过,中国境内究竟有多少民族,他们的起源、历史过程以及现状怎样等。于是在戎马转战中他应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社会形态的理论写成《中国民族简史》专著,考察和论述了汉、满、回、藏、维、苗等族的起源、发展,所经历的历史阶段以及各自的历史贡献。

       研究历史是为现实服务,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宽泛,涉及经济史、社会史、哲学史、思想文化史、民族史、史学史、革命史、农民战争史等诸多方面。

       吕振羽在历史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方面建树颇多,他撰写了大量的历史研究论文,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设和发展。他的筚路蓝缕之功,在如何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问题上,至今仍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