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细节决定成败 态度决定一切

学院新闻

电气院:在科技创新主战场同向同行

【 字体:
2023-12-28 17:03  阅读次数:

新闻来源:湖南大学新闻网



五年来,电气学院师生把方向、管大局、聚力量、抓重点、保落实,奋力向电气与信息融合发展的国际一流强院目标不断前进。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学院积极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初步形成国际一流的电气与信息高水平师资队伍。

罗安、王耀南、李树涛、黄守道等优秀榜样,近五年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湖南省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评湖南省“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湖南省青年教工党员示范岗、湖南大学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疫情期间,52名教师报名参加湖南大学“抗疫预备队”,封校期间,包括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在内的50余名教师第一时间下沉各园区,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敢于担当的精神蔚然成风。

学院一直牢牢把握“三全育人”工作主线,持续推动优质资源向育人工作汇聚,全面培养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近五年,3个案例入选湖南省高校“十大”育人示范案例。硕士毕业生姚鹏荣获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名本科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名博士生荣获2021年“湖南省优秀学生党员”。2人获评“新时代湖南向上向善好青年”。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乡村振兴十佳社会实践团队”和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报道团队等荣誉。

DF9A

学院师生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A838

学院开展“党建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教学与科研互贯通,创新性人才培养行稳致远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高水平人才和国家级平台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学院科研平台,全面落实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科研平台纳入课程实验体系、毕业设计结合实际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SIT项目等系列举措,实现教学与科研互贯通。

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互贯通,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实现了国家级奖项的全方位突破。新增“宝钢优秀教师”、“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团队”、“全国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多项教学荣誉。近五年,获批1个新建设专业,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增国家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9门。获国家教学比赛奖项3项,省教学比赛特等奖和一等奖5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8项,二等奖18项,省部级竞赛奖励100余项,“优秀组织奖”3 项,“优秀指导教师”18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4人。

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

持续优化招生机制,不断完善导师招生制度,逐步形成“优秀生源-优秀导师-优质科研-优质课程”四位一体高质量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生源质量逐年提高。2023年(推免+统考)硕士研究生优秀生源 (双一流) 比例达76.7%,较2018年提升了近20个百分点。2024年研究生推免生双一流生源比例96.7%,其中科学硕士双一流比例100%,直博生招生人数占比全校比例约1/2。

近五年学院获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5个,省优秀研究生导师3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6篇,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

电气与信息相融合,科研工作标志性成果丰硕

打造电气信息新格局。电气工程学科成功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紧抓世界能源变革和人工智能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主战场,高质量完成电气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任务,力争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带动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特色发展,形成电气信息领域创新领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新格局。

近年来,国家级基地建设成果突出。“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组,成功进入新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序列。获批“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作为共同依托单位成功重组“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国家能源局“大规模储能技术装备及应用研发中心”,并入选国家能源局公布“十四五”第一批“赛马争先”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名单;获批潇湘实验室(智能制造)。

18BEF

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

82FCF

潇湘实验室揭牌。

近五年,牵头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 项,省部级科研一等奖15项。“图像结构化稀疏表示、融合与识别理论方法研究”获得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大型高效直驱永磁风电机组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应用”获得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海岛/岸基高过载大功率电源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应用”荣获202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大型风电机组提升服役性能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2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重大科研奖项成果显著,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累计新增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近五年,10人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6人上榜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24BE7

2019年获得国家科技奖励项2项。

助推产学研新融合。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学院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对接,开展有组织科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行业关键技术难题,打造产学研融合的创新服务平台,着力提升解决重大技术难题能力,推动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创新。

近五年,横向项目立项852项,与行业龙头企业南方电网、中国移动、华电电科院、广西电网签署全面战略合作。研制出我国首台630kW高可靠能量快速支撑型特种电源,应用于多个国家重大工程,远销美澳。围绕广西电网高占比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稳定机理与支撑控制技术展开研究工作。与中国移动签约战略协议,面向产业智能、5G+机器人、算力网络等3个方向持续深入开展研发。承担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新型配电网分布式资源感知与运行调控技术电力技术。

引育并举人才兴院,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人才立院,注重顶层人才引进发展,强基固本。根据学院整体发展情况和学科建设需求,近年来,学院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知名高校引进教师50人,高峰人才更高更亮。

20A77

青年教师导师一对一见面会。

坚持人才兴院,实施高水平团队支持计划,重点配置学院资源加速青年教师提升。近五年,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余人,新增省级人才项目80人次。2人荣获“中达学者”荣誉称号,1人获2022年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1人获2020年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荣获2020年恰佩克杰出青年学者奖,1人荣获2021年国际科学组织Vebleo的科学家奖。

坚持人才强院,统筹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形成以专任教师为核心、专职科研人员为补充、结构合理、开放多元的师资队伍体系。近五年,引进博士后123人,入选博新计划9人。在站博士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8项,获批数连续多年位居学校前列。聘任10余位龙头企业和军工科研单位专家兼职行业导师。


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优势,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发挥知名专家学者的智库作用和学术声誉优势,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等咨询,服务“双碳”目标、“一带一路”、“三高四新”等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决策。建立电气信息深度交叉融合的高端智库,完成《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若干修改意见》政策报告,相关建议被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采用。针对国家构建安全能源体系重大目标,1条政策报告得到国家领导人批示。

学院利用学科平台、人才科技、国家级基地等优势,加强与政府、企业交流与合作,在科技服务产业需求、培育创新组织、推动资源共享,加速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等方面持续发力。发挥省自动化学会、省电工技术学会的积极作用,积极承办“全国科普日”长沙主场活动、“科创中国”机器视觉产学融合会议、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菁英论坛、湖南省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大赛等全国各类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推动科学技术普及,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王耀南院士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领衔研制了医用紫外消毒机器人、医用喷洒消毒机器人、医用物资配送机器人等系列防疫机器人,受到强烈反响。

22F19

医用喷洒消毒机器人。

学院将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以“树灵魂、强基础、补短板、谋发展”为工作主线,聚焦问题,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水平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精准发力,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把学院建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电气信息类强院。